本網訊 2025是國家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戰略第13個年頭,多年來地勘六公司始終以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為使命,發揮大地質技術服務優勢和全產業鏈服務能力,深耕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域。廣大工程技術人員,克服了北方施工期短、氣候寒冷等諸多不利因素,完成了一個又一個“急難險重”項目。累計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施工項目28個,建成高標準農田24.96萬畝;完成土地規劃、設計、復核等技術服務項目24個,累計實現經營收入2.1億元。培育出了一支能力突出、善打硬仗的專業技術隊伍,憑借卓越的質量、創新的管理和國企責任擔當,打造了嚴寒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的“技術標桿”與“管理樣板”,榮獲了“自治區土地整治參建單位優秀信用等級企業”等榮譽稱號。
大地質技術賦能 破解土地整治難題
公司充分發揮地質勘探領域的技術積累,將RTK測量、三維地質建模、鉆探取樣、原位測試等核心技術應用于農田建設,精準測量,精準識別土壤結構、地下水位等風險區域,為灌溉工程選址與地基處理提供科學依據。在2013年阿榮旗土地整理項目中,率先引入RTK測量設備替代傳統全站儀,為土地平整和灌溉渠系布設提供厘米級定位數據,技術應用領先同類項目3年,單日測繪效率提升50%,數據精度誤差嚴格控制在±2厘米以內。在2019年免渡河農牧場項目中,通過調整泵站梯級供水方案,破解無直接水源難題。在2023年室韋、恩河等極寒地區項目實施中,創新應用“排冰井”技術,徹底解決冬季管道凍堵問題,春季使用效率同比提升60%。
全鏈創新引領 鑄就行業標桿
公司依托先進的施工技術,創新工法破解本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“耕地碎片化、生態脆弱化、作業窗口短”三大行業難題:一是規劃先行,精準施策。在牙克石沼澤濕地項目施工中,針對高寒、沼澤等復雜地形,采用濕地運輸車,工期縮短了一半;針對零散地塊,創新推行“模塊化灌溉單元”,通過標準化管網設計實現分區管控,減少耕地割裂,顯著提升土地利用率。二是動態監測,降本增效。在機井、泵站等隱蔽工程中,應用激光測斜儀+測距傳感器組合技術,實時監測井管垂直度(偏差≤0.5°/100m),確保復雜工況下的施工精準度,工程糾偏成本平均降低30%。三是透明施工,惠民利民。推行“村民質量監督崗”與“權屬確認小組”機制,有效化解農田權屬糾紛,保障施工順利推進;依法補償臨時占地損失,實現群眾權益與生態保護、工程進度的完美融合,彰顯國企擔當,群眾滿意度達95%以上。
數據筑基定向 踐行科技振興使命
歷經高標準農田建設十余載的經驗積累,公司培育了一支成熟的專業技術和管理團隊,在高標準農田建設“設計、施工、驗收、復核、管護、移交、審計”等7個環節建立了全周期管理體系,形成了“規劃——勘察——設計——施工——管護”一體化服務模式,具備承接復雜氣候、嚴苛工期、繁雜工序項目的綜合實力,施工質量和進度在呼倫貝爾地區首屈一指,高標準農田參建能力實現了質的跨越。
賡續地勘精神 守護大國糧倉
從地質錘到數字農田,迭代的是工具,堅守的是初心。地勘六公司始終堅持用找礦的精度種糧,用勘探的深度護田,以匠心與科技在黑土地上書寫答卷——以勘探之心守望糧倉,以科技之犁深耕沃野,為端牢“中國飯碗”貢獻堅實力量。
未來,地勘六公司將以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為核心,以農牧民需求為導向,加大科技投入,強化質量提升與品牌效應,重點做好生態修復、數字農業等領域的技術創新,實現發展目標從“農田建設商”向“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商”的提升,不斷拓展業務規模和發展空間,力爭承接大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,為集團公司產業經濟轉型發展貢獻力量。(韓國林)